在职研究生mpa考什么?
在职研究生的MPA,即公共管理硕士,是一种专业型硕士学位,专为适应现代社会公共管理的现代化、科学化与专业化需求而设立。攻读在职MPA需要考生参加每年12月的全国统一考试,并通过招生单位组织的复试,最终依据总成绩择优录取。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在职研究生MPA考试的具体内容。
全国统考科目
在职研究生MPA的全国统考主要包括两门科目:英语二和管理类综合能力,两者均为笔试。英语二满分100分,管理类综合能力满分200分。
英语二考试内容
英语二主要考查考生的英语语言知识、阅读理解、翻译能力以及写作水平。考试试卷结构如下:
英语知识运用:20道小题,每题0.5分,共10分。
阅读理解:分为A、B两部分,共25道小题,每题2分,总计50分。
英译汉:要求考生将约150词左右的英语段落或段落组翻译成汉语,满分为15分。
写作:包括两道题目,总计25分。
管理类综合能力考试内容
管理类综合能力主要考查数学基础、逻辑推理和写作能力。具体内容如下:
数学基础:分为问题求解和条件充分性判断。问题求解共15道小题,每题3分,总计45分;条件充分性判断共10道小题,每题3分,总计30分。
逻辑推理:共30道小题,每题2分,总计60分。
写作:包括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两部分,论证有效性分析30分,论说文35分,总计65分。
管理类综合能力总分为200分,考试时间为180分钟。
复试内容及形式
进入复试阶段后,各招生单位会根据自身的要求制定复试内容和形式,具体包括考试时间、方式以及地点安排等。复试内容通常涵盖以下几个方面:
管理综合:重点考察与MPA相关的管理知识。
政治理论:考试内容涵盖主义基本原理、思想、中国特色理论体系概论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。
外语水平:复试中通常考查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。
综合能力:综合考查考生的专业素质、学科背景、心理素质、沟通能力和发展潜力等。
MPA在职研究生考试方式
在职研究生MPA的考试方式主要有两种:
同等学力申请:此方式下,考生免试入学,但在申请硕士学位时需要参加全国统考。统考内容为外国语水平考试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。
专业硕士:需要参加全国联考,联考科目为管理类综合能力与英语二。复试内容通常包括英语听力与口语测试、专业基础知识考核以及综合能力评估。
在职研究生MPA好考吗?
现在我正在备考双证MPA联考,这里分享一下我的感受和经验。首先,MBA是工商管理硕士,MPA则是公共管理硕士,两者虽然名称只差一个字,但方向和应用场景差异较大。MBA更加侧重实际应用,适合企业管理方面的工作,而MPA则更偏重理论研究,通常适合于政府及公共管理领域,如公务员等管理岗位。
有些人可能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误解,不论你是考在职的单证MBA/MPA,还是双证的,毕业后并不能单凭这个硕士学位找到满意的工作。换句话说,这种考试更多是锦上添花,而非雪中送炭。它可能对你目前的工作有所帮助,比如升职加薪等,但不要指望靠它来完全改变职业生涯,除非你获得的是北大或清华的双证学位。
MPA初试科目
MPA的初试科目包括英语二、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测试(包含数学、逻辑和中文写作)。考试难度的高低取决于你备考的效果和投入的精力。以下是一些来自成功上岸学长的备考心得:
数学备考
尽管我是理工科出身,数学相对来说不算太难,但多年不用,许多知识点都已经忘记了。因此我从头开始梳理知识点,跟着老师认真听每一章的讲解,记住每一个公式,并完成每次课后的练习。随着复习的深入,我逐渐掌握了知识点,也建立了信心。在掌握基础后,我开始第一遍刷题,找出错题并针对薄弱环节加强练习。然后进行第二遍刷题,继续查漏补缺。考前一个月我专注于历年真题,至少刷两遍。最后一周,我主要复习基本公式,并回顾错题集。数学考察的内容基本是初高中水平,所以并不是特别难。只要保持平和心态,踏实复习,最终一定能够攻克。
逻辑备考
对于我来说,逻辑是最大的挑战。在备考前我从未接触过这门学科,第一次上课时觉得非常难以理解,尤其是推导公式和各种符号显得异常复杂。既然是一门全新的学科,我只能从零开始学习。通过购买基础教材,逐章节学习并完成相应的练习题,虽然过程漫长且充满焦虑,但当完成所有章节的练习后,我终于对逻辑有了清晰的认识。接下来,我进行了大量刷题,加上历年真题,总共做了约2000道逻辑题。逻辑刷题一直持续到考试前一天,这种保持做题感觉的方法对我帮助很大。
中文写作备考
相较于其他科目,中文写作相对容易。我的备考主要是根据任课老师的要求,按照其所讲的写作框架进行练习。平时多积累一些写作素材,梳理好文章的结构,考试时只要能顺利写完文章,就算是成功。需要注意的是,考试时如果时间紧张,数学和逻辑题可以适当少做几道,但一定要确保中文作文写完。
英语二备考
英语二是我最担心的部分,因为我的基础不好,而且自从大学毕业后就很少再使用英语。英语学习需要长期积累,短期内很难有质的飞跃。然而,既然决定考研,就必须面对这个难关。我从背诵基础词汇入手,整理历年真题阅读中的生词,逐一记忆。虽然练习题做得不多,但每节课我都认真听讲。考前一个月,我开始准备作文模板,并进行背诵。即使在进入考场前,我依然没有完全记住所有的单词,三个月的复习时间确实有些紧张,但我已经尽力做好了我能做的准备。